项目基于三洲社区流动家庭父母为生计而进行的奔波,使他们无暇顾及和关心其他成员的感受,以及缺乏表达情感和亲密的时间,又由于从农村搬到城镇,一定程度上花较多时间适应调整生活习惯,以及缺乏支持系统。因此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是指6至14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很少感受到温暖、关爱、乐观和培养积极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不少流动家庭反馈真正让他们无从下手的是其子女学习困难(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底、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以及适应不到目前的学习环境,而出现学习马虎、注意力不集中和阅读困难、成绩排名后、人际交往困难、逃学等情况,被标签为“差生”。)的情况,面对老师的投诉,子女的沉默,家长们焦虑,但又无从解决。 三洲小学德育处主任反馈到三洲社区流动儿童与搬迁到社区之前所受教育的差异,以致成为班级里公认的“差生”,加上学校有教学进程,所以面对这类型的学生,也无能为力。因此学习困难的流动儿童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一般,经常违反校纪校规,逃课、迟到,高年级的学生甚至进网吧、吸烟、酗酒、赌博、打架斗殴,渐渐地和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混在一起,发展成为问题少年。 以及三洲社区尚未有针对流动家庭、儿童的服务,关注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尚未形成。 综上三洲社区流动儿童目前最为迫切急需解决的是由学习困难引起的行为偏差问题,容易被误解为懒惰、智力低或操行差,甚至被负面标签为一无是处、难有所成。对于学习困难的流动儿童,共融的环境及适切的支援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发挥个人潜能,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而据三洲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何柳芬女士反馈,三洲社区流动儿童14周岁以下总人数为1039人,而6-10岁流动儿童的总人数为478人,占总数的46%。以及三洲学校德育处刘圣明主任表示:“人一般可分为3个成长高峰阶段:1-3岁,6-10岁,14-18岁。1-3岁的孩子还处于懵懂阶段;6-10岁是孩子可塑的最好阶段,这个时期孩子正处于渴望学习东西的阶段,也是对整个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此本项目主要针对三洲社区6-10岁学习困难的流动儿童(由三洲居委会、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三洲社区6-10岁流动儿童总名单,社工入户调查筛选名单,透过学习情况调查表及家长反馈,同时联系流动儿童负责老师沟通在校情况最终确认。)开展“活出彩虹”社区教育计划,透过跨专业和多元学习方式为学习困难的流动儿童提供适切支援,发掘及培育学习困难儿童学习以外的才能,提升其自尊感,共建共融社区。同时拉动社区义工参与,使来自不同行业的社区人士认识流动儿童的需要,让他们得到社区人士的正面支持,减少被社会边缘化的危机,加强公众教育,鼓励社区关注学习困难流动儿童的成长需要和宣扬共融讯息。